滿山的茶樹、茶葉
“信陽的茶難采,只采一個芽尖,費時費力,所以那些采茶工都去外地采茶了,我們現(xiàn)在用工荒特別嚴重!”昨日,信陽市浉河區(qū)浉河港金華村的茶農(nóng)饒東升對記者說這些話時滿面愁容。他正因尋不到采茶工而發(fā)愁,而茶園里的茶樹已經(jīng)長出了芽葉,正待采摘。
茶樹都已冒出新芽,再過幾日便可采摘
昨日,記者一大早便趕往浉河區(qū)浉河港的茶山,山中茶樹郁郁蔥蔥,都已冒出新芽,再過幾日便可采摘。資深茶農(nóng)熊志濤告訴記者:“往年信陽采茶工有30多萬人,采摘我們信陽的茶葉剛剛夠用,去年就只有10萬采茶工,幾乎沒有哪一家的茶葉能采完。我們家去年招了200多工人來采茶,今年到現(xiàn)在才只有120人?!?/p>
說到這里,熊志濤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2005年以前,漫山遍野看到的都是20多歲的采茶姑娘,2005年至2012年變成了采茶大媽,2012年到現(xiàn)在,采茶工都是奶奶輩的人,最大的有76歲高齡。
待遇提高卻少有人問津,多重困難圍繞茶農(nóng)
“過完年我們就開始尋找工人,去年的工人今年沒法來的就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過來,我有200多畝茶園,到現(xiàn)在也只找到50個采茶工。我們即使給采茶工保險買齊全、食住行全包、加工資送東西,還是沒有人愿意來我們這里。”說到這里,饒東升一臉苦笑。他說:“去年茶園只有100多畝的時候就有三分之一的茶葉沒有采摘完,損失了至少10萬元?!?0萬元對于一個以茶為生的茶農(nóng)來說,是幾個月的努力付諸東流,是辛苦培育茶樹的血汗得不到回報。
“2002年以前,我們開著大巴車到正陽,在路邊對著人群吆喝聲‘我們信陽茶要采茶工’,不到一小時,一車人都已經(jīng)坐滿了?!辈柁r(nóng)回憶起當年的招工情景時,一臉驕傲。但他話鋒一轉,“自從浙江那邊的茶商知道我們信陽周邊的采茶工技術高之后,每年在我們采茶季之前就‘挖人’,把我們的工人都帶到浙江去采茶,他們那里的只要求采摘‘一芽三葉’的茶,特別好采,我們信陽毛尖只要芽尖,那些采茶工當然過完年就去浙江了?!?/p>
不只技術、品質(zhì)要求高,這里還有許多問題難倒了大批的茶農(nóng),例如,道路崎嶇、茶山陡峭、沒有通常的茶農(nóng)采茶工間的聯(lián)絡渠道、大批茶園荒廢無人管理、采茶時間緊縮,等等。
幾十年如一日守在茶山,老夫妻倆以茶為生
記者走進浉河港白龍?zhí)洞?,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大片的茶樹,此時正剛剛冒出嫩綠新芽,再過幾天就能開始采摘。白龍?zhí)恫枭浇M的老茶農(nóng)張道仁對記者說:“我19歲就上山采茶了,今年69歲,最開始這個山上只有一百多畝茶園,我就幫別人打理茶樹,后來分到點茶園,就和我老伴一起打理。有時候我們幾個月都不會下山,就守著這片茶園過活。我們家沒有農(nóng)田,就是靠賣茶生活。”
張道仁說自家每年的收入也就兩萬元,除去修剪茶樹、除草的費用,每年緊緊湊湊也就過來了。“每年都找不到工人來采茶,每年的茶也采不完,我們也沒有什么聯(lián)系的渠道,茶葉都是靠顧客尋來才能賣出去?!睆埖廊蕠@著氣對記者說道。
信陽毛尖發(fā)源之地,茶葉品質(zhì)高卻只能變樹葉
白龍?zhí)洞宀枭酱迕窠M的組長叫張德軍,今年57歲的他依然在帶領著村民積極尋求一條新的致富之路。張德軍告訴記者:“白龍?zhí)妒切抨柮獾陌l(fā)源地,茶山組有140多個茶農(nóng),1000多畝茶園,至少需要1000名采茶工,現(xiàn)在缺了一半的人,這就意味著我們將損失一半的收入。往年有些采茶工因為受不住苦,工作幾天就走了,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嫩葉變老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”張德軍看著這些像自己孩子一樣的茶樹,搖頭嘆氣。
“這幾年,信陽毛尖受外地茶的沖擊,茶葉市場飽和,沒法獲利,最后倒逼我們茶農(nóng)只采芽尖,但是外行人只看到你價格貴,看不到你成本有多高,再好的茶葉賣出去的也不多?!睆埖萝娙绱讼蛴浾呓忉尀楹尾铇溥@么多收入?yún)s不高的原因。
采訪將要結束時,一直參與幫助茶農(nóng)的殷某告訴記者:“我們現(xiàn)在有兩套聯(lián)絡采茶工的模式,第一是靠茶農(nóng)自家的親戚朋友四處介紹,第二就是利用互聯(lián)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傳,把待遇都講明,等待有意向的工人聯(lián)系,到目前為止還是有一些成效的。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采茶季用工荒的問題,讓我們的茶農(nóng)不再愁眉不展,讓我們的信陽毛尖能做出品牌效應,以后就不用再為找不到人而煩惱!”
來源:大河報 記者:李鑫 通訊員:龔婧雯
如有不妥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刪除